這個月的小學團由負責為大家處理訂單理貨的淳淑帶著大家到科博館逛一逛,
科博館很近,但是大部分的人應該都是小朋友的時候跟著爸媽或老師一起去的吧?
事實上,這一天(5/31)我們也看到很多由老師帶隊到管理參觀的大小朋友。
雖然是星期五,整個館看起來好熱鬧。
這一天,我們參觀的是【福爾摩沙植物特展】,剛好是特展的最後一天。
很久沒來,科博館的大草地還是一樣的青翠,看起來真舒服。
朱槿開得好漂亮,
因為不是小朋友了,所以也沒臉玩那種把花心摘來放鼻尖的蠢事。
(但老實說,心裡還真有一點衝動......)
今天為我們解說的是科博館解說組的黃小姐。
這是特別預約的,完全無料喔,
下次揪團一起去的朋友可以好好利用這個資源。
台灣最早的植物採集紀錄是由路過台灣一天的英國人福穹氏(R. Fortune)所寫,
這份紀錄現在還保留在英國皇家的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中。
他當時在淡水採的就是「蓪脫木」(Rice paper plant),也就是現在的通草,
當時很多英國的植物學家對這塊土地上的物種都非常的有興趣,狂熱的採集與紀錄。
也因為這些熱血的植物學家,我們才能對18世紀中漢人的生活及當時的植物相有一個了解的基礎。
通草紙的製造方法和我們現在打成紙漿的做法不一樣喔
這裡有圖,一看就知道這紙是如何產生的。
你一定聽過史溫侯氏攀蜥、史溫侯大蝸牛、史溫侯天牛......舉凡這些前冠史溫侯者,
都是史溫侯在台灣時所發現的物種,台灣現有鳥類紀錄中,史溫侯發現的超過一半;
總計台灣爬蟲類21種兩棲類4種、兩棲類4種、淡水魚類6種、陸貝30種......
是台灣自然史研究中成績最了不起的人。
在日本人管理台灣之後,大量的日人來台,
看到這個南國之島上豐富的物種極為好奇,
於是許多植物學家紛紛投身於此。
富野牧太郎是當時在東京帝大的研究學者,
借調來台灣之後,就開始了一連串的採集之路
這是富野牧太郎親手寫的採集紀錄。
他當時所作的採集標本。
這是這個展覽的重點,武威山茶。
這個曾經在南部滿山片野的植物在18、19世紀都曾經被英國人及日本人發現紀錄過,
後來居然神奇的消失兩百年,
在2003年意外的被登山客發現後才又重現蹤跡。
莫拉克颱風讓武威山茶再度陷入絕種的恐慌,
所幸在植物學家的搶救下帶回複育,現在在館內有20多株的武威山茶。
解說小姐說得詳細精采,吸引很多路人甲乙來「搭夥」。
離開科博館,轉進不遠的Forro,這個地方永遠這麼可人,
像家一樣的好氣氛。
(有很多上班族翹班來,看這裡魅力有多大)
來這裡怎能不點一瓶小學生咖啡,啊真好喝。
那天來也同時與阿咪談了協賣筆記本的事,
以後,Forrou也有實心美了。
這一趟,有看有喝又有談,
五月實心美小學團,成功!